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9) -甚麼原因讓在加拿大讀書長大的Jessica,回台灣工作,卻又再度回到加拿大生活?

2023年 在加的故事 有一個新的企劃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我會訪談身邊成功移民加拿大的朋友們,請他們分享自己當初移民的經驗與心得,透過這些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如何移民加拿大,以及真正的國外生活是甚麼樣子。

並不會對於如何移民加拿大討論的太深,因為我並不是移民顧問或律師,且這實在是取決於每個人的背景而有所不同,但還是有些實際案例的故事可以參考,希望這些文章可以給想要來加拿大的讀者一些方向以及想法。

科普一下,如果要成功移民加拿大,首先要申請永久居留證 (Permanent Resident,簡稱PR),這時候只能算是可以自由進出且永久居住在加拿大 (當然也是得更新證件之類),但並沒有加拿大的護照,成為PR後在五年內在加拿大境內待滿三年,就能申請成為加拿大公民,領取加拿大護照 (需要考試)。

圖片由Jessica提供。

第九篇,我們邀請到小學就獨自搭飛機來加拿大讀書的Jessica,甚麼原因讓她之後選擇回台灣工作,但最後又再度回到了加拿大生活呢?

⭐️請問當初為什麼想要移民加拿大?

剛開始是哥哥和姊姊自行移民到加拿大,起初住在卡加利,後來搬到多倫多

在Jessica小學的時候,因為手足在加拿大,所以就前往讀書,後來也自行申請移民。

印象最深刻的是Jessica小小年紀就自己搭飛機前往加拿大,雖然可以想像台灣是父母接送去機場,抵達加拿大後由哥哥姊姊迎接,但這中間10多的小時的飛行時間,對於小朋友來說,應該也是個挑戰吧!

不同於之前的講者,有趣的是Jessica家並不是一家幾口攜家帶眷共同移民,而是每個小孩都各自申請。

⭐️目前住在加拿大哪個城市?

多倫多。

當初因為Jessica的哥哥姊姊都在多倫多,所以一開始就選擇這個城市,Jessica並不排斥去其他地方,在加拿大完成大學學業後,也有回台灣工作一陣子,不過最後還是覺得多倫多的生活比較適合自己,所以又再度回到加拿大。

小時候剛到多倫多的時候,可能因為外型和英文不好,在學校Jessica就有不好的經驗,當時可能不覺得是被霸凌,但是長大後回想起來,可能真的有遇到被歧視的情況吧,還好那時候有朋友在身邊,提供幫助,即使回家哭一哭,還是可以繼續上學。

不過以現在加拿大的學校系統,有歧視或霸凌的情況發生,比起從前會更加嚴謹的看待、處理,有很多嚴格的規定確保大家都能安全、平等、開心的受教育。

現在回想起來,Jessica覺得也是因為有從國高中以來認識的一群台灣朋友,一直都在她的身邊,對Jessica來說,這群好朋友就是她在加拿大的家人,給予她很多的支持。

⭐️來自哪個國家?

台灣。

在很小年紀就離開台灣來加拿大讀書的Jessica,並沒有限制住自己一定要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生活,而是透過親身的體驗,找到最喜歡的方式,雖然現在暫時回到了加拿大,但或許年紀再稍長些以後,還是會回到台灣生活。

⭐️如何成功移民加拿大呢?

Jessica不太記得當初是申請哪個管道移民加拿大,能確定的是在就讀大學之前就拿到身分,是以本地生的學費讀大學。

⭐️目前在加拿大待了多長時間?

20多年。

其中包含好幾年的讀書,中間還有大約三年的時間回台灣工作。

⭐️第一份在加拿大的工作是?

和大多數的加拿大的學生一樣,在讀書時期,Jessica就有在星巴克打工的經驗。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在加拿大的銀行兼職擔任客服的角色。

⭐️請問目前是從事甚麼工作?

加拿大的銀行業

Jessica目前是在銀行業的創新部門,主要工作是幫銀行創造商機,開拓新的事業版圖,感覺是個非常有趣也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Jessica大學是讀金融相關的科系,畢業後有考取相關的證照,也有在銀行工作的經驗,但在接觸更多金融相關的工作體驗後,她發現這並不是這麼的適合自己,原因是金融環繞著數字,但Jessica做事比較注重以人為本….

起初Jessica也不曉得甚麼工作會比較注重在人上面,所以想說嘗試換換不同領域的工作,Jessica選擇到台灣的職場試試,在國外生活久了的她,中文並不是非常的流利,因此剛開始找外商相關的公司,工作上也以英文為主要的溝通,最後她是在零售相關的公司上班。

有著金融背景的Jessica是以金融分析的職位進入到公司,但想要探索不同的工作的她後來轉到品牌行銷部門,在這裡的Jessica簡直如魚得水,覺得工作內容很好玩,也很喜歡可以探討人性相關的分析、練習說故事的技能等等。但是在現實層面上,還是覺得台灣的整體的環境包含工作和生活,都不太適合自己,特別是在待遇上面,很不能適應。

所以後來Jessica又回到了加拿大……

回到加拿大的Jessica重返校園學習,不同於大多數商科就讀的熱門MBA課程,她選擇設計思維和人類行為相關的碩士學位,本來只是抱持著之後如果要做行銷或其他相關的工作會有所幫助,但越讀越覺得有趣,因為這課程的核心思考就是 人。這不就是Jessica一直希望的工作方向嗎?!

碩士後的Jessica就開始往這方向努力,一路上換了幾個工作後,到目前的職位。

⭐️加拿大職場工作和台灣的差別

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待遇!!其中包含薪水以及公司福利,雖然台灣和加拿大各有優缺點,但整體的就業市場來說,還是覺得加拿大比較適合她。

當我們討論到公司保險的時候,可能因為台灣健保太強大,很少公司會特別強調有公司保險福利;但是在加拿大,雖然每個省也有自己的健保系統,但是公司的保險也非常重要,會有涵蓋各省健保沒有包含的服務,像是按摩、物理治療、牙齒、心理諮商……等等。

在加拿大,公司保險會是個很重要的福利,感覺起來公司也比較注重一個員工的健康,這其中包含身體和心靈,以及怎麼注重自己的健康,但是台灣的公司,就會比較注重在假期和薪水方面。

對於體貼女生來說,台灣做得很好,有所謂的生理假 (姑且不論有多少人能夠真的每個月請..),說到請假,加拿大公司大多都很鼓勵員工請假,甚至有的還會規定一年之內一定要連續請七天,這樣對於身心靈都比較健康,工作上也更有產能;但是在台灣,感覺不請假反而是個榮耀,甚是還有全勤獎的鼓勵,相對來說比較重視工作。

職場上,多倫多有很多不同種族、背景、文化的人,所以會接觸到較多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做事習慣,和這些不同背景的人共事,很有趣但也很辛苦,需要很有智慧地去處理很多文化上的衝擊和差異。

Jessica也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今天是沒有加拿大的工作經驗,只有國外的,那剛開始在加拿大要找工作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是有加拿大的經驗,又有到其他國家工作,在回到加拿大後,那這個其他國家的工作經驗的價值反而會被放大。不同於台灣的職場比較注重類似的工作性質,累積年資,加拿大反而鼓勵大家可以一段時間,像是每兩年或是一段時間換個工作,可能是同個公司,不同部門,也可能換不同領域的,這樣職涯發展才會不停的成長

⭐️會後悔移民加拿大嗎?為什麼?

不會後悔。

Jessica很慶幸可以移民加拿大,可能因為自身的個性,可能因為受加拿大教育環境的影響,在Jessica回台灣的時候,有些不適應,特別是不太能接受整個社會對於一個人的期望和要求,認為成功的人生或者女生應該是甚麼樣子,甚至有個畫面可以想像,這根深蒂固在大多數台灣人的想法當中,無形之中會帶給身旁的人很多的壓力

有個能說出口的好工作(像是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等),有房 (即使背負著好幾十年沉重的房貸),有車 (還不能是太差的車,最好是雙B之類),有自己的家庭(不管你有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然後還要有小孩 (有小孩的人生才圓滿?老人才有人依靠?),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在台灣所謂成功人士的畫像….

除此之外,很多台灣人習慣過度的關心,如果你今天單身,不只爸媽、家人、朋友會問,甚至連公司同事都會很熱心的要幫忙介紹對象,根本不管本人的意願。

每個人的一生該走的路都不同,沒有甚麼該到哪個年紀,就應該做甚麼事,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步調,講到這邊不禁讓我想起多年前,在台灣的我分享著這篇美國詩歌。

內容如下

<Everyone has their own time zone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紐約時間比起加州快了 3 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比較慢。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 22 歲就畢業了,但等了 5 年才找到一分穩定的工作!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and died at 50.

有人 25 歲就當上 CEO,在 50 歲時離世。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and lived to 90 years.

同時有人在50歲時當上CEO,然後活到 90 歲。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有人依舊單身,同時也有人結婚。

Obama retires at 55, but Trump starts at 70.

歐巴馬 55 歲時退休,但川普 70 歲開始當總統。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世上每個人絕對都是依據自己的時區在行動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有些人可能看似走在你前面,有些人可能看似走在你後面。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但其實每個人在專屬自己的時區內走著自己的步程。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無需嫉妒或嘲笑他們。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而你也是!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生命在於等待正確的時機行動。

So, RELAX.

所以,請放輕鬆。

You’re not LATE.

你並沒有落後。

You’re not EARLY.

你也沒有領先。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which God set up for you.

在上帝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是準時的。

幾年過去,還是好喜歡這一段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應輕易地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在台灣,人們可能習慣用同一把尺來衡量所有人的成就;但在加拿大,會有很多把不同的尺,來解釋每個人的成功。

⭐️有沒有任何建議給想要移民加拿大的人?

如果確認真的想出國的話,要有顆開闊的心,多嘗試在台灣沒機會嘗試的東西,像是多倫多最棒的地方就是多樣性,試著接觸和融入不同的文化和背景,雖然人性本來像是會想要和同類型的人生活,這很正常,但是多認識其他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國外的生活,也會有不同的成長。

⭐️結論

謝謝Jessica接受訪談,本來Jessica問我她的經歷會不會提供我們的讀者太多的資訊,我說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貴,只要我們討論的東西,有一小部分能提供給讀者們幫助,或者想法,這就足夠了其實。

很多人出國後,不管是在國外待了幾年或幾十年,都會覺得自己生活習慣、想法不像台灣人,但是也不是真正的成為外國人,這時候就會有人自嘲自己變得裡外不是人 哈哈。

我想,如同於每個人有自己的時區一樣,是哪個國家的人是否也不是這麼的重要,重點是你這麼人的本質、價值觀是如何,努力的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好,不需要活在他人定義下的成功人生

喜歡文章的話歡迎分享和追蹤我們的粉專,或留言給我們些鼓勵 🙂

相關文章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1) – 從美國留學到加拿大移民的莊Sir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2) – 本來只打算留學,轉眼已待18年的特務ㄓㄟ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3)-從打工度假到自行創業的Scott (內文有讀者特別優惠喔)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4)-從美國來加拿大第一個月就拿到身分的yiann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5)-克服文化衝擊,努力成為加拿大的心理治療師的Ishi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6)- 熱愛自己的家鄉,移民對她來說只是人生多一個選擇的台灣女孩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7)- 在加拿大擔任音樂治療師的Joanne,如何適應國外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8)- 美國讀書、工作,最後選擇移民加拿大的琳娜,兩年前應該就能拿到身分,因為疫情一波三折…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10)- 打工度假,保母工作成功拿到身分,且在不到三年存下台幣兩百萬的Anny

👉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11)- 有20多個公司的工作經驗,在加拿大近30年的Felix,分享他的海外生活心得和建議,以及協助求職資源!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12)- 年過三十才踏出國,勇敢實踐移民夢,歷經23個月,成功拿到加拿大身分的香港人米糕

小提醒:歡迎大家分享 <那些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系列文章,但請著名出處,且請勿擅自將文章作為商業用途!

您可能也有興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